為打造積極向上,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,創建溫馨、和諧、包容的團隊氛圍,6月18日,益陽科技工程學校優秀教職工迎來了學校支部與工會共同組織的“以史明德,凝心聚力,你我同行”為主題的團建活動。
8:30從學校出發,一路歡歌笑語。9:20來到第一站:位于寧鄉縣崔坪鄉的“千佛洞”。
這是一個在三億六千萬年前形成的天然溶洞,1973年被當地農民所發現,原名十三洞。
相傳公元800年前,靈佑禪師在此閉關修煉。因洞內天生數千尊靈佛,佛像栩栩如生,遂更名為千佛洞,2005年對外開放。
初坐船入洞,洞谷幽深,迂回曲折,神秘莫測。
船行須臾,步行拾級而上。目之所及,洞內石筍石柱千姿百態,陰河瀑布暗地橫生。千佛塔、送子觀音、大仙浴足、流金臺、藏寶閣、一線天……等景觀應接不睱,可謂移步即景,猶如置身仙境畫廊。
幽幽而出,仍回味無窮。她猶如一個村姑,天生麗質,盡管不施粉黛,不著霓裳,但仍秀外慧中,美得純粹,催人睱想,留戀不舍。
帶著對自然的敬畏,我校教師一行于10:30到達位于寧鄉市黃材鎮的炭河里青銅博物館。
這是一座中型綜合性博物館。整體造型是以1938年在黃材鎮出土的傳世國寶——四羊方尊為原型進行設計,外形酷似一個方鼎。
入得大廳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件金光閃閃、氣勢恢宏的器物:按原物1:6復制的四羊方尊。
之前,對此認知僅停留在中學歷史課本的模糊圖片上,只記得老師反復強調過: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,但并不知其所以然。
繞其一圈,四只卷角羊,各據一方。羊頭與羊頸伸出器皿外,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器具腹部,與所伴四龍,渾然一體。其工藝造型達到鬼斧神工之境地,它寓意著尊貴、和諧、富強。被史學界稱為“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” 。
這就讓每一位游客不禁駐足思量: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,她經歷了怎樣的歷史,出現過什么樣的文明,如今又留下了哪些痕跡?
盡管自然的力量與社會的進步撫平了先人的足印。但是,僅一個偶然的發現,就足以石破天驚。
于是,從這里開始,帶著我們走進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古國都城。
上溯穿越三千年,原始居民、殷商后裔、西周子弟在偽水河域共同生息。他們交匯于群山環抱的炭河里盆地,以水為池,擇地為城,于是,一座方國都邑從此崛起……。
館展通過“青銅迷霧”、“方國都邑”、“青銅文明解讀”三個部分,再現了西周先民的各類生產生活器具和生活場景。那些殘垣斷壁、溝壑原野與深深的馬車輪印,無一不在向后人細訴著當時的波瀾壯闊。
炭河古城塵封千年,斯人時命曠世久遠。
讀史明智,鑒往明今。青銅文化之所以璀璨奪目、熠熠生輝,華夏禮樂文明綿延不絕,皆因無數草根在奮力爭春。
我們教育工作者,肩負民族復興歷史使命,在平凡的崗位上理應德承先祖、文繼先賢,方可立業興家;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做到踏石有印、抓鐵有痕,方能無愧吾心!
隨后上二樓,就到了以“傳承紅色基因,汲取奮進力量”為主題的寧鄉歷史文化展館。館區分“思想覺醒”、“艱難歷程”、“光輝歲月”、“英雄輩出”、“逐夢前行”五個部分,通過各類實物遺存和影視資料,全面展示了寧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所歷經的民主革命歷程,所取得的建設社會主義矚目成就,揭示了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使命擔當,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砥礪奮進的信心和激情。
繞其一圈,四只卷角羊,各據一方。羊頭與羊頸伸出器皿外,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器具腹部,與所伴四龍,渾然一體。其工藝造型達到鬼斧神工之境地,它寓意著尊貴、和諧、富強。被史學界稱為“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” 。
這就讓每一位游客不禁駐足思量: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,她經歷了怎樣的歷史,出現過什么樣的文明,如今又留下了哪些痕跡?
盡管自然的力量與社會的進步撫平了先人的足印。但是,僅一個偶然的發現,就足以石破天驚。
于是,從這里開始,帶著我們走進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古國都城。
上溯穿越三千年,原始居民、殷商后裔、西周子弟在偽水河域共同生息。他們交匯于群山環抱的炭河里盆地,以水為池,擇地為城,于是,一座方國都邑從此崛起……。
館展通過“青銅迷霧”、“方國都邑”、“青銅文明解讀”三個部分,再現了西周先民的各類生產生活器具和生活場景。那些殘垣斷壁、溝壑原野與深深的馬車輪印,無一不在向后人細訴著當時的波瀾壯闊。
炭河古城塵封千年,斯人時命曠世久遠。
讀史明智,鑒往明今。青銅文化之所以璀璨奪目、熠熠生輝,華夏禮樂文明綿延不絕,皆因無數草根在奮力爭春。
我們教育工作者,肩負民族復興歷史使命,在平凡的崗位上理應德承先祖、文繼先賢,方可立業興家;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做到踏石有印、抓鐵有痕,方能無愧吾心!
午餐后,帶著愉悅的心情,在導游的帶領下,我校教師一行來到宋城碳河古城,觀賞了《炭河千古情》演出,享受了一場精神與文化的饕餮盛宴。
由黃巧靈執導、宋城演藝傾力打造、數百演員傾情演繹的大型歌舞劇,分為五個篇章。
第一篇章《在河之洲》:三千年前,炭河之畔,年輕的武王和美麗的寧兒在這里邂逅、相知相愛。
第二篇章《炭河絕戀》:妲己唆使商紂王脅迫周武王鑄造四羊方尊,寧兒為拯救愛人和大周子民而沖向祭壇,香消玉損。
第三篇章《妲己艷舞》:鹿臺落成,妲己艷舞,紂王夜夜笙歌,一場變革悄然開始。
第四篇章《牧野之戰》:武王率戰車三百、虎賁三千、甲士四萬,與數十萬紂王大軍,決戰與牧野。
第五篇章《愛在寧鄉》:伴隨著悠揚的歌聲,從天而降的寧兒與武王攜手走在炭河的發展與變遷中。
整臺演出,以西周王朝歷史文化為背景,以國之重器“四羊方尊”傳奇故事為主線,演繹了巾幗紅顏生離死別的纏綿悱惻,奏鳴著家仇國恨的悲憤憂患,再現了三千年前的愛恨情仇。
清澈的炭河水在靜靜的流淌,英雄與美人的故事伴隨著《愛在炭河》優雅的旋律在這里傳頌。一段千古情,實實在在的唱響了華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,傾訴著湖湘的大愛與奉獻、執著與堅守,詮釋了人性的真善美!
2021年長沙市“威勝杯”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業[詳細]
7月1日上午,新田縣職業中專舉辦紅色文化主題[詳細]
6月24日,我校財經商貿教研室組織會計事務專[詳細]
為活躍校園氣氛,豐富學生課余生活,培養學生[詳細]
6月24日,湖南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處長朱日紅[詳細]
根據長沙市教育局《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長沙[詳細]
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干部參與學校管理的樞紐[詳細]
6月17日上午,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教育局領導[詳細]
6月14日-15日,在學校黨委委員、副校長劉才志[詳細]
伴著青山秀水、新鮮空氣,走過水杉挺拔矗然而[詳細]